第625章 谁说青塘不服王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大人,你这是?”

    见李逵不动弹,童贯急了,他是宦官,对于皇帝派遣下来的事,有种本能的想要竭尽全力。摆香案慢一点,都是莫大的罪过。

    可李逵却想的更多,抬头问童贯“来的是何人?”

    “副都知马保武,中书舍人索封。”童贯见李逵还是老神在在的坐在席子上,还以为李逵觉察到了变故,心头也不由得打起鼓来“李大人,有何不妥?”

    童贯并非是关心李逵,而是担心他的前程。

    见李逵沉默不语,童贯探了探身子,凑近到李逵面前低声询问“李大人,不会是?”

    “是什么?”

    “鸟弓藏……”

    李逵见童贯紧张的鼻尖上都是汗水,哂笑道“你想多了。中书舍人是都事堂门下,应该是代表了朝堂,至于马保武是内省派出来的宦官,代表了陛下。你觉得这样的组合,会是要走狗烹的路数吗?我就是奇怪,都事堂为何要插手。来的还是中书舍人,此人在都事堂之中的地位不差,应该是章相的心腹,和蔡氏兄弟也该是一丘之貉,我就怕你当初将蔡京的案子做实了,与此人势同水火。”

    “咱家为陛下尽心尽力,至于朝堂上的事,和咱家有何相干?”童贯不上当,他确实觉得索封的出现会对他不利。但最多是脸面上的冲突。要脸,要脸能获得皇帝的信任?要脸,能让他指挥千军万马,成就不朽功绩?

    别想了,在后宫这个大染缸里,活着出来的那个是要脸的主?童贯是宦官,他的富贵,还得靠在皇帝身上,想要依靠章惇,想都不用想。

    李逵将书案上公文收拾妥当之后,嘱咐童贯“静观其变。”

    “咱家省得!”

    童贯自然清楚其中的道道,李逵看出来了,他多半也看出来了。

    都事堂和皇帝之间有不同的意见,恐怕李逵在河湟之地推行土司,以土治边的想法有待商榷。但是功劳是功劳,献策是献策,不能同日而语。还有,天使的队伍里竟然没有枢密院,这让童贯对安焘大佬的能力很怀疑。

    欺负他的时候,简直就是如同猛虎下山,可是面对章惇,您老也雄起一把啊!

    哈哈哈……

    安焘啊!你也有今天。

    童贯猜测的不错,安焘加上李清臣,两人在朝堂上没喷过章惇。之前章惇那次失利,是他大意了,被李清臣打了措手不及。

    可这次,章惇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加上暂时将变法派的实力凝聚了起来,在朝堂上将李清臣和安焘欺负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不同于街头的地痞无赖吵架,朝堂上的争论,还是要讲道理,有理有利有节才能无往不利。

    而枢密院就是输在了用一套大宋从来没有用过的制度,就是边塞土司制度,这种很像以前大宋赐封边塞蛮族首领节度使之职的制度,看似并没有优越性,在章惇看来漏洞百出。章惇认定这是恶政。抓住这一点,猛喷。安焘虽是支持者,但并非是具体执行者,李逵才是执行者,安焘想要靠着李逵上书他的公文,就能表述出此政策的优越性,也是强人所难。

    至于理由,很简单,青塘蛮夷之地,不服王化,设立州县,彻底改族异民才是王道。

    李逵也觉察出了问题,即便是天使没有进入青塘城内,还没有宣读圣旨,他也觉察到了土司制度的执行恐怕存在波折。

    要不然,仅仅是个宣读圣旨的人选。

    还不至于让中书舍人出马。马保武一个内省的宦官就足够了。

    皇帝的使臣,可能是个普通宫中的小宦官,也可能是朝中的官员,甚至翰林院中的高官。

    收复青塘,重开熙河,对大宋来说,这是朝廷头等的要事。普通的宦官肯定无法胜任,甚至都事堂,枢密院都会下场,这关乎着大宋的国运。

    而李逵,恐怕这时候已经被大宋朝堂当成了国运之子。

    但按照大宋的尿性,李逵打下了青塘城内之后,想要继续在青塘做官,做一言堂的封疆大吏,这等好事基本上没有任何希望。他被升官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钦差抵达青塘之后不久,就该是他离开青塘的日子。

    说不在乎,李逵肯定是有些情绪的。

    如今的河湟之地,并没有达到李逵设想的结果。湟州的羌人还没有全部投降,而且羌人性格跳脱,动不动就叛乱,要是湟州的羌人没有彻底安抚好,河湟之地还是有隐患。尤其是,李逵还不得而知,安焘是否能扛住压力,让都事堂和皇帝彻底放弃在河湟建立州县的打算。

    一旦大宋还是盯着河湟之地,想要建立州县,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局面,还是会糜烂下去。

    青塘的权贵如果没有了世袭的土司职位,那么他们和青塘地区的商人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果,他们怎么可能对大宋有归属感?

    站在城楼上,李逵拒绝了童贯出城迎接三里的建议。

    远远的望去,一条宛如黑色的丝线,沿着草原上蜿蜒地道路,缓慢行进。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宣旨的队伍这才靠近了城门附近不到五百米的样子。此时,李逵才不急不缓的从凳子上站起来,准备下城楼,对童贯道“去迎接吧!”

    童贯长了张嘴,他可不敢故意惹怒李逵。尤其是在李逵大权在握的时候,任何冲撞李逵的行为都是愚蠢地作死。虽然他很想出城迎接宣旨的钦差,可李逵不出城,他也只能忍着。

    “钦差到,左右摒退!”

    “恭迎钦差!”

    钦差的仪仗已经打了出去,李逵倒是没什么感觉,他见到多了。可是跟着他出来的青塘权贵,还有寺院的大和尚都觉得大宋的使臣气派非凡。

    中车上,一个白白胖胖的胖子扶着车辕,在侍卫的搀扶下,才伸着脚尖碰到了地上。来人脸上没有胡须,堆着一张笑脸,仿佛和善的模样。但这是假象,宦官基本上没有什么慈悲心怀,更不会做滥好人。

    紧随其后的车上,下来了一个中年文官,朗目星眉,正气凛然,目光落在了李逵的身上之后,发出冷哼一声。

    李逵忍了。

    圣旨没有宣读,李逵要是冲撞了钦差,那是大逆不道。

    而圣旨要是宣读之后,哼哼,有你好看的。

    反正李逵认定了这厮是来找茬的,到时候就用不着客气。

    “李大人,折煞老奴了。”说话间,宦官马保武迈着小碎步冲到李逵跟前,扶着李逵强壮的手臂低声告罪道“还请李大人恕罪,老奴职责在身。”

    对方太客气,客气到让李逵觉得有种卑躬屈膝的感觉。这很不对劲,不由得多看了几眼马保武。

    “香案已经摆好!还请天使移步。”

    “咱家先办陛下的事。”

    说完,马保武走到了香案前,将单手高举的圣旨展开后,开始宣读起来“……绍圣三年,大宋福泽熙河,秦凤路安州知州李逵、德顺军知军种建中,奉命剿灭唃厮啰余孽。兵出天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