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 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让明枝跟着陆云缨算是皇帝的灵光乍现,却也是早有预谋。

    如陆云缨所料的那般,皇帝好不容易让后宫风气一新,将这后宫大半掌握在自己手中,又怎么会再让世家借着小选送人入宫,再次培养自己的爪牙呢?

    因而即便陆云缨不抱怨,过不了多久,明枝也会在皇帝的安排下插手小选。

    不过现在嘛,则是陆云缨深受陛下宠爱的又一铁证。

    陆云缨倒是不觉得什么宠爱不宠爱的,虽然她的的确确得到了益处,毕竟明枝在的话,皇后和德妃就算想针对她,也要有个分寸,并且这个分寸上下浮动的空间就很小了。

    不过对皇帝来说,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至少他不用那么大喇喇的表明对后宫的掌控欲不是?和皇后的关系也不用继续僵化下去......想到这,陆云缨恍然。

    好啊,她烦恼了这么一圈,倒是给皇后做嫁衣裳了。

    虽然都是得到好处,可她出了力气,皇帝出了人,皇后呢?什么都没出,就避开了和皇帝关系僵化的局面,实在是......陆云缨看着坐在上首的皇后,拉了拉自己的披帛,觉得当皇后就是好啊。

    天然的地位摆在那里,难怪德妃要不忿呢。

    别误会,她还真没当皇后的想法,之前是地位太低,想这个和一步登天没什么区别,而陆云缨向来是个务实的人。

    如今依旧是这个缘故。

    皇帝那人,其实念旧也心软,皇后自个儿觉得皇帝另立太子了,把她这个皇后放在何处,以及隐瞒皇子性别却不告知她......这一切都代表自己后位不稳。

    但在陆云缨看来却不是如此。

    若皇帝真有换皇后的想法,怕是不会让她再回皇宫来了。

    说的狠毒些,越凌峰都敢在西山行宫派人行刺皇帝了,再“行刺”皇后有何不可?毕竟那时候,现成的背锅人俞贵妃还在呢。

    皇后死了,俞贵妃便是后宫第一人,越凌峰和俞贵妃是有足够理由针对皇后的。这么好的甩锅人选和解决皇后的时机,皇帝却没有这么做,那就是不想了。

    皇后依旧是皇后,皇帝对她虽然不满,却没有换的打算。

    失望吗?

    陆云缨也不觉得,皇后对她虽然是大威胁,可好歹已经挑明了,正如她对着皇后心中忐忑一般,没有百分百的把握,皇后怕也是不会随意对她下手的。

    而且以陆云缨现在的身份地位,她巴不得皇帝越念旧情,越心软越好。

    就在陆云缨思索的时候,皇后和德妃又发生了点小矛盾。

    “好吧,既然皇后娘娘有自己的思量,那么臣妾就不多嘴了。”

    显然,这一波是德妃输了。

    说来事情也简单。

    虽然是小选,但宫中选的却也是身家干净清白的女儿,甚至有些世家旁支的,家境落魄的官宦之女为了镀层金,也愿意小选入宫。

    因为这些有点家世背景

    的,入宫便是女官,即便要拖到25岁才能出宫嫁人,可这种世家旁支和官宦之女嫁娶本就左右为难,入宫后做个有品级的女官好歹不同,往后不管是出宫还是留在皇宫,都让自己更有余地些。

    不过能让皇后和德妃争论,自然不是以上那些情况,而是更复杂些......是的,小选入宫,作为妃嫔备选。

    这里便有一个问题。

    距离上次大选也有两年多,按理来说,今年下半年也有一次大选,若是想要入宫为妃,她们也出身官宦之家,参与大选岂不是更好的机会?

    这里便涉及到家中父兄的官位等问题了,当初陆云缨也遇到过同样的事情,她能被选中,进而封为美人容貌上佳是一方面,另外也是运气使然。

    因为大选中的大部分名额都被有家世撑腰贵女占据,很少一部分留给其他人,僧多粥少压根不够分。

    相反小选她们被选中的概率就要大得多,且不提她们一入宫便是女官,这等小官人家出生的小姐识文断字的能力绝对是有的,如今宫内又缺人,若是能找到个近距离接触贵人的位置当差.......

    所以进一步,她们能成为皇妃娘娘,退一步,她们还是女官,进退都有好处,无论如何都是不亏的。

    至于惹得皇后和德妃吵起来的那位,有这个心思的多了,德妃也不是那等小肚鸡肠,见一个便要打压一个的,主要是刚刚那位眼中的野心太盛,没压住,况且和德妃长得也有几分类似,这才惹得德妃不快,皇后又在一边煽风点火,她怎么能不气?

    可德妃反对,皇后却也不是好欺负的,无论如何,名义上来说,这次小选还是皇后主持的,她和德妃都只是协理。

    其次,德妃三番四次对皇后不驯,若不反击一二,皇后又怎么能服众呢?

    不过德妃怕是真要气炸了。

    年宴一过,宫内气氛一松,再加上太子的刺激,皇帝可不成了香饽饽?

    不看皇帝的面上,也要看在未来那些皇子公主的份上啊,谁不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呢?

    所以最近偶遇的,送汤的,关心的.......轮番上阵,就连皇后都忍不住主动跑了几趟太清殿。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