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新年新方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手中握着几款王炸,卫康接下来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公司的业务新方向。

    制药这一块,公司现在的研发能力越来越强,除了他提取出来的药物,自行研发的原研药早已撑起一片天。

    慢性肾炎药物,哮喘药物,降糖药,消炎药,这四个种类的药物历史都比较久远,市面上现存的药物品种丰富,而且都非常成熟有效,更不用说价格低廉的仿制药了。

    尤其是像降糖药这种长期服用的药物,价格是病人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也要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用药。

    三清推出的药物效果更好一点,副作用更少一些,但从疗效上来说,拉不开太大的差距,所以只能作为原研药先占个坑,慢慢抢市场。

    肯定无法像抗癌药和AD特效药那样疗效出众,大杀四方。

    “只能这样了,突破性的创新药可不是随处可得的大白菜。”

    “幸好医疗器械方面的收获很大,尤其是人造器官这一块,只要人工心脏能造出来,三清将成为高端耗材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

    “以后还有人工肝,人工肾,人工肺,人工胰腺等等,技术不断积累下去,甚至可以彻底垄断这一市场。”

    卫康想到这里,不由豪情万丈,斗志昂扬。

    医疗器械分为设备和耗材两大类。

    设备类国产厂商已经抢占了中低端市场,正在逐步蚕食高端市场,国家也给予各种优惠政策,尽量保障医疗设备的国产化。

    CT,MRI,医用直线加速器等上千万的大型医疗设备虽然还没有国产化,但各大国产厂家都盯上了这块市场,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三清也在朝着高端设备领域发力,卫康打算拿下内窥镜市场后,就要进军MRI领域,拿下国产MRI这座高峰。

    耗材方面同样如此,形势却更为严峻。

    因为上千万的大型设备不是每个医院都有,也不是每年都要采购。

    但高值耗材的消耗量却很大,且每年都在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医用耗材分为高值耗材,普通耗材和检验试剂。

    人工器官,心脏介入类,血管介入类,神经内科介入类,神经外科类如硬脑膜,骨科材料及器械类,都属于高值耗材。

    三分之二的高值耗材被美敦力,强生,巴德,圣犹达等国际巨头所垄断,由于技术门槛太高,短时间内国产厂商很难赶上。

    属于国产器械商的赛道在普通耗材,比如注射器,真空采血管,一次性麻醉包等,凭着高性价比牢牢占据了这块市场。

    至于检验试剂,整个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罗氏,西门子,雅培,强生等知名品牌占据体外诊断市场60%的份额,垄断优势明显。

    这方面的话,国产厂商只能说是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事实上,整个国内医疗器械行业,80%的上市公司,都是做的诊断类产品,常规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

    做治疗类产品,医疗设备,创新类医疗器械的厂家非常少。

    因为诊断类产品使用率高,能为医院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治疗类产品相对而言,临床要求更高,使用率低,万一出现医疗事故,医院往往会停用,所以很难做大,风险高,技术门槛高,导致厂家不愿在这方面投入。

    三清目前也是在诊断类产品上发力,有着不错的表现。

    不过卫康的野心更大,还想朝着更高处前进。

    纳米机器人,人工器官,MRI设备,手术机器人,分属于治疗类产品,高值耗材,医疗设备,创新类器械四大类别,同时也是三清未来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方向。

    这四颗最耀眼的明珠,他都要一一拿下。

    当然,现在距离目标还有点远,只能是一步一步来。

    纳米实验室已经有了纳米药丸这款产品,下一个目标就是将这一靶向输送药物的技术发扬光大,应用到其他病症的治疗上。

    在此基础上,再创建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纳米机器人。

    “除了抗生素,还有哪个疾病可以应用纳米技术?”

    “对了,我想起来了,有一种疾病绝对适合纳米技术,如果真的能够成功进入临床,将造福亿万患者。”

    卫康突然心中灵机一动,冒出了一个适用纳米药丸的绝佳目标。

    “口服胰岛素,将胰岛素分子包裹在纳米颗粒中,通过肠壁进入血液,聚集在肝脏部位,就能达到注射胰岛素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更方便。”

    “如此一来,不但拯救亿万糖尿病患者,还能赚得盆满钵满,积分也不用愁了。”

    胰岛素属于小分子蛋白质,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的一种蛋白质

    胰岛素是一种帮助身体控制血液中葡萄糖数量的激素。

    在健康的人体中,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上升时,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会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的主要目标是肝脏,在那里它可以移除血液中的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糖原或脂肪。

    I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II型糖尿病患者则是细胞变得对胰岛素免疫,所以都需要监控血糖水平,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

    数十年来,尽管医药公司非常努力地尝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