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挽天倾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水镜之中,一幕幕惨剧在众人眼前上演。

    倒在瓦刺大军铁蹄之下的明军尸体,被悲愤的明英宗侍卫樊忠抡锤锤死的王振迸溅的脑浆,像割韭菜一样倒下去的五十多位大明文武重臣,还有毫无气节、被人俘虏的大明天子朱祁镇……不久前出征时还是志得意满率师伐国,誓要效法太宗再创辉煌,而今已是全军覆没,文武尽失,唯有和同样被俘的锦衣卫袁彬抱头痛哭而已。

    更别提天子叩门这种离谱的事.…

    无数平行时空之人瞳孔地震,仿佛看了一出荒诞无比的戏剧,久久找不到真实感。"……世上竟还能有如此离谱的皇帝?"

    "没那个本事的话,就不要御驾亲征啊!"

    “堂堂天子沦为俘虏,简直是千古笑柄!”

    宣德二年。

    前脚才兴高采烈地宣布要立四个月大的朱祁镇为太子的明宣宗朱瞻基,整个人愣住。

    ……草率了,刚颁布的圣旨还能收回吗?

    不等他回神,群臣已经哗啦啦跪了一片。

    无论文武百官,此时都齐心协力,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万万不可啊,陛下!”尤其是死在土木堡的大臣,脸色都白了。

    而没死的人,并没有什么幸灾乐祸的想法。有一就有二,皇帝如此离谱,他们就算不死在土木堡,谁知以后又死在哪里?

    ——立这种坑货为太子,这是要大家都去死啊!他们宁愿现在就撞死也绝不答应!

    "众爱卿言之有理,储君之位当慎之……"

    见状,明宣宗朱瞻基也不用想借口,他当即飞快改口,收回了立太子的旨意……他就是如此从谏如流的帝王!

    收回旨意,朱瞻基心中的怒气还未消散。要不是朱祁镇才四个月,他早就开打了!

    “朕的大明江山交到你手上,你就是如此对待的?!你个败家子!!!”

    宣德九年,面对已经有七八岁大的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就没有任何顾忌的想法了。他把儿子摁在地上狠狠打了一顿屁股,顿时,满殿都是哇哇大哭声。

    明宣宗朱瞻基气急反笑:“你还哭?”

    ……该哭的是朕才对吧?!

    ……朕的大明江山,

    该不会就此完了罢?

    与此同时,率军出征,即将抵达大同的朱祁镇几乎要疯了:“怎么可能?不可能!朕岂会沦为俘虏?这绝不是真的!"

    噼里啪啦,大量的装饰品被他扫落在地,一向会哄人的王振也张口结舌,暂时说不话来。这位大太监眼前还在不断回放着自己的脑袋瓜被一锤砸破的画面,那惨白的脑浆好像喷到了他脸上,大量的冷汗从他额头冒出,他喉头鼓动:“呕!!!”

    不断发出干呕的王振没有注意到,不知何时,陷入疯魔的明英宗朱祁镇已经冷静下来,正将目光幽幽投向他的背影。

    盘点一出,身为天子的他威严扫地。二十万军队当场哗变都有可能,他必须做点什么。"先生,你一定愿意帮朕的吧?"

    "天子是不可能有错的……"——那么错的就只能是奸宦了。

    与此同时,整个军营都陷入了别样的寂静。

    上到文武百官、中到各级将领,下到最底层的小兵,都面无表情。

    他们看见了不久后那个惨烈的结局。

    罪魁祸首,毫无疑问就是又菜又爱玩的皇帝。讽刺的是,罪魁祸首却活到了最后。

    于是,一双双目光都沉默地望向皇帝所在的中军营帐,某种不安的氛围在蔓延。

    良久,还是英国公张辅这等老成持重的大臣率先开口:“无论如何,先做好准备,应对瓦剌突袭,绝不能重蹈覆辙……"

    一群大臣商量好接下来如何撤军,如何应对敌军,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先请示皇帝,便各自分配好任务,展开了行动。

    —

    一笑话,还想请示皇帝,是对人间没有留恋了吗?事实证明,皇帝就是个大坑货!

    在大同的群臣紧急部署应对瓦剌事宜之时,京师方面也陷入了震动。

    尽管按时间来算,如今出征在外的军队还没出事,得知天机后应当不会再踏入同一个坑里,但留

    守京中的大臣还是第一时间做出了种种安排,以免万一天子被擒全军覆没依旧发生,而京师这边却全无防备。

    高悬的水镜之中,惨烈的画面早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丝丝飘荡的云雾。一个个水墨组成的文字在云雾中浮现,最后形成了一首诗——[绢帕蘑菇

    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

    【正统年间,由于朱祁镇的宠幸,大太监王振一度权倾朝野,不仅天子称他为“先生”,还有不要脸皮的官员以翁父相称。而外官入朝,更是纷纷向王振送礼。有一位官员却与众不同,当别人建议

    他送礼,他却哈哈一笑:“我只有两袖清风。”】

    【——这个人的名字叫于谦。】

    【当他以无比灿烂的姿态名垂青史,“两袖清风”也成了代指官员清廉的成语。】云雾散开,一个小小童子出现在镜中。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在他七岁时,曾有僧人断言:“他日救时宰相也。”】【他的偶像是南宋最后的丞相文天祥。】

    【他的理想是匡扶社稷拯救苍生。】

    镜中的童子逐渐长大,一幕幕画面闪过。刻苦求学,高中进士,入朝为官。被明宣宗朱瞻基赏识,任职御史。

    面对投降的叛王朱高煦,声色俱厉,数其数罪,使堂堂藩王伏地战栗,口称万死。

    出任江西,为数百人平冤昭雪。

    巡抚河南、山西,遍察民生疾苦,因地制宜请命。于是,缺粮者得粮,水灾处筑堤,干旱之地种树凿井,孤悬塞外的边关也纳入关地,“尽夺镇将私垦田为官屯”。

    当他被王振陷害贬职,山西、河南上千吏民伏阙上书,周、晋诸王也向朝廷进言,请求留下这位巡抚,最终竟得以复职。

    【正统十三年,政绩斐然的于谦被调入朝中,任职兵部左侍郎,他本以为接下来便可大展拳脚,实现天下清平的理想,大明天子朱祁镇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第二年秋天,瓦刺南侵,无论于谦在内的群臣如何反对,朱祁镇非要御驾亲征。】

    【——自信满满的大明战神出发了。】

    【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出发,到八月十五日被俘,仅仅只有一个月而已。】

    【当初有多自信,如今就有多狼狈。】

    【两日后,消息传到京师,京师大震!】

    【此时,京中精锐都被带走,早已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

    【由于朱祁镇之子年幼而监国的邮王朱祁钰召群臣商议该怎么办,群臣都慌了手脚,侍讲徐理站出来主张天命转移

    ,应当南迁!】

    水镜之中,映出一方乱哄哄的朝堂。

    随着徐理的提议一出,朝堂上顿时更乱了,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意见不一。

    直到于谦突然踏出一步,厉声喝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一切的杂音顿时全都消失了。

    【此时,于谦一锤定音,统一了朝堂的声音。】

    【稳定朝臣之心,确定与瓦刺战斗到底的大方针之后,于谦便迅速行动起来。】

    【一、请邮王召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北京诸府运粮军,悉数赴京。于谦也被升为兵部尚书,火速上任的他很快便得上下倚重,吏部尚书都心服口服称“国家正赖公耳”!】

    【二、请立邮王朱祁钰为天子。】

    【三、招募民兵,加以训练。修缮兵甲,运通州积粮于京师,无私推举才能出众的文臣武将,或出任巡抚,或上任将帅……他尽一切努力做好准备,迎接与瓦刺的决战。】

    水镜宛如一方平静的湖泊,荡漾开层层涟漪,短短二十天左右,于谦便稳定了上至朝堂百官,下至军民百姓之心,用最高的效率将手头一切资源都统筹起来。

    无数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在于谦的身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唐太宗李世民忍不住击节而叹。

    他能看出于谦的安排绝不是纸上谈兵。其中之章法,明太祖朱元璋也能看出来。

    胖揍了燕王一顿的朱元璋冷静下来,双目放光:“大明国运未绝,于谦真忠臣也!”

    他就喜欢这样清廉又有能力的臣子!

    两袖清风啊,想不到还有这样的清官!

    朱元璋的表情看上去简直恨不得此人就在他自己的手下,然后压榨对方天天007。

    然而,他的表情很快化作了嫌弃。

    只因水镜之中出现了另一个人。

    涟漪散开,水镜被从中一分为二。

    左边的画面里,是朱祁钰、于谦等人在没日没夜谋划,齐心协力准备与瓦刺作战。右边的画面里,是沦为俘虏的朱祁镇。

    一行行记录在

    右边的镜中出现——

    【八月十六日,朱祁镇发旨向京中讨要“珍珠六托九龙段子蟒龙金二百两银四百两”,犒劳也先;不久后,其妻其母从宫中运了几车财物送往瓦刺,只为保住这个废物。】

    【八月十七日,他随瓦刺大军到宣府城下,令守将杨洪等人接他入城。全然不顾瓦刺大军在外,

    一旦开门,城中百姓将会面临何等悲惨境遇。守将只好托辞今日已晚不好开门,又借口杨洪不在城中,拒之于门外。】

    【八月十八日,他继续向京中传旨,替瓦刺勒索钱财。又派人到大同城请见大同守将郭登等人,后者直接把人抓住审问。三天后,朱祁镇又派同为俘虏的锦衣卫袁彬入城,尽管最终没有叩开大同城门,却也从郭登等人手中要到了二万两银子。】

    【八月二十二日,朱祁镇尤嫌不足,居然主动讨要为国战死的武进伯朱冕、西宁侯宋瑛,以及大同镇守太监郭敬三人之家财,包括他们的蟒龙服和酒器,统统进贡也先。】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