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昏庸无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什么意思??

    这还没完?!

    这朱祁镇……难道回来之后,还会有其他什么操作?

    明朝朱瞻基时期。

    此时是宣德三年二月。

    汉王朱高煦叛乱平定之后,政局趋于稳定,朱瞻基有心立皇长子朱祁镇为皇太子。

    天幕声音再次响起的时候,早朝已罢,但朱瞻基又招众臣于书房内汇聚。

    只是一直听下来,朱瞻基这心情,真可谓是五味杂陈了。

    朱祁镇……他的长子,如今才不到一岁。

    还有天幕所言"生母孙太后"……如今的贵妃孙氏。

    他是打算废后胡氏,而后再立孙氏,可是如今这样的情况……

    之前内侍来报,贵妃孙氏抱着皇长子而来,就求见在书房外面,但朱瞻基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让言人将其劝回了,只留下一句:“皇长子年幼,贵妃可代为仔细听之,记之,以此牢记谨记矣。”

    孙氏如何,朱瞻基并不知晓。

    但他知晓,大明的"仁宣之治",决不能毁在他的子嗣手中!

    大明的中衰之路,那土木堡之变,也决不能出现!

    还有太多要做的,也有太多要思量考虑的,朱瞻基就算再痛心再难忍,此时也不可能意气用事。

    更何况……未来他长子所做之事,竟然还没完……

    而群臣可都在听着呢。

    【景泰元年,即公元1450年八月,瓦剌无条件释放明英宗朱祁镇。】

    【这时候,朱祁钰已经当上了皇帝。】

    【主动退位自然是不能。

    于是景泰七年,即公元1456年,在对抗瓦刺时立下大功的石亨见朱祁钰病重,遂为了自身利益,有意复朱祁镇登基。】

    【接着在拉拢身边人商讨后,与宦官曹吉祥,都督张朝,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一同行事——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就此复辟。】

    【之前说的,朱祁镇回来之后,“再之后的之后”所发生的那几件事,都是在朱祁镇复辟期间发生的。】

    夺门之变?!复辟登基?!

    竟然是再次登基为帝!

    汉朝未央宫。

    刘彻惊讶过后,又点了点头:"想想倒也是"理所应当"了,否则那些建庙之事,又如何能有权做主发生?”

    当然是只有再次登基为帝,才能做主去做这些事。

    【那除了平反王振,为其建庙祭葬招魂,以及为瓦刺也先在京城建庙外,朱祁镇复辟后还做了哪些事?】

    【让我们先跳过朱祁钰做皇帝的那不到八年时间,先来说说朱祁镇复辟之后所做的其他事——】

    不到八年的时间……

    朱祁钰垂下视线,不禁抿了抿唇。

    登基为帝才不到八年的时间,那这期间,他又能做什么……恐怕也没甚好说的吧。

    【景泰八年,即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钰病重,将石亨召到病榻前,亲自殷殷嘱咐。

    石亭一切都答应下来,但他亲眼看见朱祁钰的病态,内心已经打起了主意,于是退出后,立即派人找到了前府右都督张鞍和宦官曹吉祥,告诉二人朱祁钰已经不行了,商议要为自己谋后路。】

    【朱祁钰当皇帝期间,废立朱见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早天,朱祁钰后继无人。】

    【于是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当是时,京师正有一种流言,说大学士王文正力劝朱祁钰立襄王朱瞻堪的长子为皇储,如果是这样,王文将是定鼎之臣,立有首功。

    而即便是重新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谋议也是文臣之事,功劳也轮不到石亨,张鞍等武将身上。

    于是石亨说道————

    “朱祁钰病已沉重,如有不测,又无太子,不若乘势请太上皇复位,倒是不世之功。”

    然后,这三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决定将赌注压在太上皇朱祁镇身上,拥立朱祁镇复位。这样一来,三人就是大功臣,能够飞黄腾达。】

    听到这里,朱祁钰瞬间睁大了眼睛,他现在唯一的儿子竟会早天?!

    这……为什么?难道是因为……

    难道是因为天命果然不在他这里?所以他儿子也无福承受……?!

    霎时间,朱祁钰心神震动不已,只觉得心中那点“念想”,都受到了自我怀疑

    与冲击。

    朱祁镇目光扫过朱祁钰——

    还不知道天幕接下来会说些什么,可他自己不见得好,朱祁钰……朱祁钰的所作所为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他不信朱祁钰能做到什么份上!他不信!

    还有石亨等人……既然这些人在八年后能拥立他,那现在——

    【石亨三人做了分工。】

    【—————室官曹吉祥进宫去见孙太后,密告她复辟——事,借机取得了孙太后的支持。】

    【石亨和张鞍则一起去找太常寺正卿许彬商议。

    许彬听说二人的来意后,觉得自己已老,不中用,便让二人去找徐有贞。】

    【徐有贞,原名徐,土木堡之变后,主张南迁的大臣就以他为首。】

    【总之几个人经过详细谋划,决定在正月十六晚上动手。】

    【而在正月十六白天,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淡,兵部尚书于谦会同群臣商议,已然决定一起上奏,欲请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然后众人推举商辂主草奏疏,只是疏成后,已经是日暮西山,来不及奏上朝廷。】

    【于是群臣决定在次日清晨朱祁钰临朝时,再将奏疏递上去。】

    【但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政变就在这天晚上爆发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许多人的杀身之祸!】

    什么?!

    杀身之祸?!

    众臣震惊不已,是谁——

    【倘若这复立沂王的奏疏早一天递上,或许于谦等人就不会遭到杀身之祸。】

    【然而没有“或许”,这短短几个时辰,不但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也改变了明朝的历史。】

    【这一行人,从南宫带走朱祁镇,一起来到东华门,兵不血刃的进了皇宫,朝皇帝举行朝会的奉天门而去,并迅速将朱祁镇扶上了奉天殿宝座,徐有贞等人一起叩拜,高呼“万岁”,而石亭敲响钟鼓,召集早早等在午门外的群臣朝见。】

    【众臣因为朱祁钰事先说明今天要临朝,这才都早早等在午门外,准备钟鸣鼓响后去朝见。然而听到钟鼓齐鸣后,按顺序走入奉天门,宝座上的皇帝已经不是景帝朱祁钰了,徐有贞站出来高喊着太上皇复辟,朱祁镇也对百官宣布朱祁钰病重等言论,于是众朝

    臣见此,只好跪倒参拜,朱祁镇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

    【————即景泰八年正月十七,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登基,而后又于正月二十一日正式改元天顺。】

    【再到二月初一,废朱祁钰仍为王,迁于西内。】

    【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去世,时年三十。】

    “竟是如此…”

    李世民皱了皱眉:"那朱祁钰独生子早天,他自己又很快病重早逝……这朱祁镇的复辟,倒真是兵不血刃。”

    既是如此,完全可以说得上一声"顺利"才是,那这之后,这朱祁镇到底又做了什么,竟同样是离谱又令人不耻?

    【朱祁镇天顺复辟之后,有一些人说他痛定思痛,已改过自新了。】

    【但真当如此吗??】

    【简直是笑话。】

    【正统年间,朱祁镇当政就各种弊政,只是后来的传统史家为他遮丑,大多推到宦官王振身上去罢了。】

    【而天顺也不顺——】

    【才短短几年,朱祁镇仍一如故往的昏君做派。

    为此,得一个"昏庸无耻"的评价,他真的是一点不冤枉。】

    【首先是大规模清洗朝堂,杀害众多北京保卫战的有功朝臣,其中就包括兵部尚书于谦,以及内阁辅臣王文二人,尽皆被斩于市,再者德胜门之战击退也先的副总兵范广也被凌迟处死!】

    【还有内阁辅臣陈循,工部尚书江渊,刑部尚书俞士悦被发配流放,以及内阁辅臣兼铉,内阁辅臣商辂,吏部尚书王直,右都御史李,右通政殷谦等被罢职,其下尚有众多景泰年间的文武要员被清洗。】

    【这些大都是国家栋梁之才,却被一心党同伐异的朱祁镇无情清洗。】

    明朝朱瞻基时期。

    于谦就在他眼前。

    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叛乱,于谦随他出征,正词崭崭,声色震厉细数朱高煦之罪行,又平反数百起冤狱…正统年间,土木堡之战后,听天幕之言,也是多亏于谦力挽狂澜,可他的皇长子在复辟登基之后做了什么?!

    诛杀于谦等于北京保卫战之中有功的大臣?!

    以什么理由?!他拿得出正当理由吗?!

    />一想到这里,朱瞻基就骤然吸了口气,竟一时间不知该如何面对于谦了。

    明吉日生之区镇时中日明朝朱祁镇时期。

    于谦等天幕说起名字的朝臣抬起头——他们没死在土木堡之变中,原来竟是在这里出了事。

    众人下意识看向依旧位于高位的朱祁镇,面色各异,眼底神色难辨。

    再看于谦,惊诧过后,倒是收了视线,垂眸叹了口气,并不做言语。

    【不杀于谦,复位无名。】

    【这里最可惜也最令人愤恨的,莫过于于谦了。】

    【土木堡之战打垮明军主力的瓦剌大军,被于谦带着一群新兵溃兵,然后于北京保卫战中被打得大败而逃,令大明朝生生延命近二百年,其功劳之大,有明二百余年一众士大夫文臣,恐怕无人能及。】

    【而正是因为于谦功劳之大,所以他不死,朱祁镇复位如何安心?】

    【徐有贞这样说,朱祁镇虽有犹豫,但最后还是同意了。】

    【最后于二十二日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随之,于谦所推荐的文武官员都被波及。】

    “荒谬!愚蠢!”

    早在天幕说朱祁镇复辟之后,对付有功之臣时,朱元璋就已经气得站了起来。

    听到这里,怒气更是抑制不住!

    瓦剌退走,焉能又不卷土重来之时?

    土木堡之战本就死了那么多文武大臣,竟是还要诛杀流放罢免这么多国之栋梁?!

    这哪里仅仅是荒谬愚蠢,简直是愚不可及!!

    【北京保卫战,于谦等力挽天倾。】

    【而其中大明没有北宋一样立国百年便被胡索驱赶着南迁,力挽狂澜令金瓯无缺的中流砥柱便是于谦。】

    【若无于谦力阻,则大明南迁之议便成定局,京师百姓,祖宗陵寝,将全都丢给了瓦刺人,就算日后得以收复,于国力,国威损失之大,亦是难以估量。】

    【彼时皇长子朱见深尚在襁褓之中,而且并非正式册立的皇太子,更何况一个婴儿也根本没有办法去凝聚危城人心。】

    【而当时可不止是朱祁钰,可别忘了还有其他诸王。】

    【不是没有迎立贤王的声音,比如诸王中“最长且贤,众望颇

    属”的皇叔,襄王朱瞻堪。】

    【但朱瞻缮若是真当立,则帝系转移便成了定局,并且这样一来,朱祁镇多半是不会被放回来了。】

    【所以于谦提出的“立朱祁钰为帝,朱见深为太子”之议,既符合国难立长君的现实需求,又最大限度保证了宣宗一系的权益,使帝位不致落入旁支,对得起明宣宗朱瞻基当年的君臣之遇。】

    明朝朱瞻基时期。

    听到这里,朱瞻基看向于谦,眼眶不禁泛红。

    紧接着,又听天幕继续说道———

    【而且当时反刺要放朱祁镇回来,已经当上皇帝的朱祁钰其实也颇有顾虑,也很不悦,毕竟当初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是这些大臣,皇帝也是这些大臣让他当的,这时候前任皇帝回来,已经大权在握的朱祁钰自然不怎么情愿。】

    【是于谦劝说其皇位已定,不会再更改,所以理当要尽快去接朱祁镇回来,朱祁钰这才派人出使瓦剌。】

    到此,朱瞻基不由得深深吸了口气,才看着于谦开口道:"廷益,朕知你……"

    “朕知你一直都是好的。”

    从听到“谋逆罪”三个字之后,于谦就低垂下了头,原本想要跪下请罪,却被朱瞻基制止住了。

    到此时,听到朱瞻基如此说,于谦也不禁红了眼眶:"臣,不负君恩。"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镇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具体说些什么。

    他望向朝堂之上挺直站立的于谦,只觉得哑口无言。

    【石亨……要为自己谋后路的石亨,原大同副将。

    在“土木堡之战”中战败,单骑逃回,被贬官下狱,然而于谦认为,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占划败的主要责任不在他,于是将其释放,并委任以京师总兵官的重任,统一指挥京师步兵部队。】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于谦,石亨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才能有机会在对抗瓦刺之时立下大功。】

    【但为了让这场“夺门之变”变得师出有名,于谦非死不可。】

    【所以哪里是谋逆罪,于谦等诸人何罪之有?】

    【竟是和岳飞一样,被冠以了"莫须有"的罪名!】

    >【然后,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

    【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史载:天下冤之!】

    【那天,连天都是阴的。】

    秦王宫。

    赢政也是阴着一张脸,如此人才,竟又是这样的结局!

    他大秦有多缺人,现在是越来越体现出来了。

    人手短缺,严重不足,可那宋朝和明朝,竟还如此对待如此难得一见的能臣!

    若是不稀罕,倒是把那些人才给他啊?!

    真是气煞他也!可惜可叹!

    【谋逆罪……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而后干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

    【所谓谋逆,应当是有所图谋,才要逆反。】

    【可于谦,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结果打开来看,竟是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

    【他谋逆什么?他图的什么?】

    【自从土木堡之变以后,于谦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

    【朱祁钰派太监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