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有条件公开官员财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第二五九章有条件公开官员财产<r />

    <r />

    历史上皇帝对贪官都是非常憎恨的,朱元璋对于贪官的治理那基本上就是一棍子全部打倒,贪污六十两白银,剥皮充草,不给任何的机会,这样做的确有效果。<r />

    <r />

    有人说朱元彰嗜血好杀,大杀功臣,以绝后患,熟悉历史的人,其实应该明白,朱元彰虽然杀得人多,其中难免有冤枉的,但是绝对九成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取死之道。<r />

    <r />

    草根出身的皇帝也有,像刘邦、刘备、南朝刘宋武帝刘裕,以及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都算是草根出身的皇帝,然而他们登基之后,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出身。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而其中唯一一个没有背叛自己阶级的人就是朱元彰。<r />

    <r />

    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这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格守的潜规则,哪怕是农民起义,最终获得胜利果实的一定是士大夫阶级。<r />

    <r />

    朱元彰驱逐鞑虏,匡复华夏衣冠,可是在南京城坐拥江山,朱元彰发现,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百姓依旧贫苦不堪,依旧挣扎煎熬,唯一的区别就是头上的蒙古人,变成了淮西勋贵。<r />

    <r />

    在朱元彰看来,他的昔日战友,已经忘记了当初起兵的初衷,忘记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是真不明白,有的人是揣着明白装着糊涂。<r />

    <r />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彰毫不犹豫的与他们决裂,他宁可背叛自己的战友,也决不背叛自己揭竿而起的初衷。<r />

    <r />

    于是胡惟庸死了,李善长死了,满朝勋贵接连而死。<r />

    <r />

    其实,李世民对于贪污也是相当憎恨的,在官吏贪污的事情上,作出的一项奇葩的举措,虽然看上去搞笑,却让官吏贪污受贿的事情大大减少。<r />

    <r />

    他把“惩罚”改为了“奖赏”,具体说来,就是查明官员贪了多少,然后就大张旗鼓的奖励多少。说真的,李世民变罚为奖,还真是不一般的思维。<r />

    <r />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开国功臣,又是李世民夺取皇位而发动的“玄武门兵变”中的得力干将长孙顺德,收受了下人的丝绢贿赂。<r />

    <r />

    李世民知道后,在朝廷上当百官之面,“赐绢数十匹”。《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李世民这做就是通过“以愧其心”,达到反腐目的。<r />

    <r />

    唐朝的钱币,无论是铜钱也好,布帛也罢,重量都很重,数十匹布帛,充其量价值上百贯,按照比例,大约相当于六十多万人币的样子。关键是这个钱非常重,如果是铜钱,一百贯就多达七百多斤,足以把人压死。<r />

    <r />

    布帛虽然轻些,但是数十匹布帛也要一两百斤,李世民“赏赐”的绸缎就全被压在了长孙顺德的背上了,他这也不能不背,但是数十匹的绸缎实在是重得不行,长孙顺德的脸瞬间就红了起来,周围的百官们就在边上看着他的笑话,让长孙顺德感到无比的羞耻。<r />

    <r />

    这样唐朝官风风声改变了很多,其实这并非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主要是这个时代官员几乎都是出身世族门阀,换句话说,这些官员,几乎九成以上,都是富家子弟,谁没有见过钱?<r />

    <r />

    想要收买一个平民出身,没有见过市面的人,肯定比收买一个世族门阀子弟更容易。<r />

    <r />

    正应了那句话,所谓的忠诚,就是背叛的筹码不够,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一旦犯罪的成本太高,在犯罪的时候,不得不三思而后行。<r />

    <r />

    当然,唐朝的制度,要比明清更完善,所以总体而言,贪污情况也要好得多。但不管如何,李世民反贪靠奖,并不能刹住贪污风气。《旧唐书》用“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八个字来评价唐太宗的丰功伟业有一定道理。<r />

    <r />

    在天刚刚亮,就有中使抵达华阳公主府,传旨让杨天保进宫。<r />

    <r />

    杨天保有些不解,不过为了更好的应对,应该提前知道所谓何事,所以杨天保不着痕迹的将一叠足足两百贯钱钞,塞进中使的手中。<r />

    &l-->>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