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百书问世安庙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漠阳与青阳便是广为人知的两阳之地,前者出武夫,后者出文人,公皙先生的落居便是最好的证明,只是没有漠阳的彪悍民风来的鲜明。

    作为天下武夫出漠阳的武学圣地,历来便是历代帝王的兵家重地,当朝将者十有八九便是出自漠阳府,漠阳府府主萧广瑾,一拳震碎仙家祖师堂的他更是朝中当权正二品总督,一身权利直扑内阁,甚至囊括了漠阳境内的一切行政,堪称漠阳府的私地也不为过,若是再封上一个关内侯,那便是妥妥的封疆大吏。

    历来便不受朝廷管制的漠阳府找了一个较好的借口,变动莫大牵扯莫深,若是一一上报,这奏折怕是能从京都洛阳堆到漠阳境内,却是一句大实话。

    先皇在世时就批准了漠阳府的先斩后奏之权,加上漠阳府在先皇时期替先皇三伐辽东,立下汗马功劳,连个关内侯都没给,属实讲不过去,可这萧广瑾却是三拒侯位,说来奇怪,先皇做事极为果决,一旦决定的事便是一纸圣旨递落中堂,可唯独萧广瑾封侯之事,三次皆是先征求这位府主的意见,这才导致这三次封侯未果。

    漠阳官道,一席补丁衣衫的少年,一身白色素袍的带冠书生,缓缓前行。

    自诩风流才子占词场,白衣卿相的带冠书生面如冠玉,对于此次前往漠阳府赶龙门之事志在必得,要知道在这武夫遍地走的漠阳来说,文人儒士一向不得重用,因此也占有一个‘莽夫齐齐出漠阳’的美誉,讥讽意味深重。

    一介落魄书生便想赶这漠阳的龙门,除了自负二字,并未有过多的夸赞,想起亲朋好友的数次劝解,希望他能投笔从戎,再不济也别在这漠阳赶龙门,带冠书生便觉得羞辱,大有不跃漠阳门,誓不为书生的意思。

    看着身旁这位学问不比自己少的补丁少年,落魄书生不禁对自己的学问有了一丝动摇之心,几日前的晚上,落魄书生殊为不易找到了一座破旧菩萨庙,遇见了这个穿着满身补丁衣衫的少年,喜好吟诗作赋的他便对着夜色吟上了几句,却被少年一一对上,工整至极。

    这位出生贫寒却心比天高的带冠书生首次低下了头颅,一路上对于少年之事就犹如自家事一般上心。这让少年颇为无奈,自己这一身出自百家的斑驳杂学岂能比得上会写一手八股文的带冠书生,只是书生所吟的句子深得少年心,便对了出来,比如那句‘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入漠阳门’,少年接下一句‘恒持此志成永志,百书问世安庙堂’。

    书生惊为天人,心生敬仰,不论补丁少年如何解释,名为刘贤之的书生始终视而不见,一场惨绝人寰的杀兔惨案还是发生在了书生的手上,让少年哭笑不得。

    前日晌午,徐长生运气不错,抓住了一只肥头大耳的兔子,可刘贤之执意要越俎代庖,可怜的肥兔挣扎了足足盏茶时间才活活流血而死,惊吓过度的刘贤之念起了那本从破烂寺庙捡来的《般若经》,掷地有声,惊了丛林飞雀。为此,书生不少埋怨少年,笑骂读书人十指不沾阳春水都是屁话。

    对于书生的放荡不羁,徐长生生出了不少好感,至少算是真情流露。天下书生千千万,虚伪负心占大半,少年的三年之行遇见了不少这样的人,第一次受骗也是读书人,但少年非但不怪,还有一丝感激。

    那年冬天,大雪皑皑覆盖了整个陇东,初出茅庐的稚嫩少年心神向往,下山不久便遇到一个穷苦书生,其实也算不上穷苦,只是话语之中满是对自身的诉苦,少年不太喜欢这么个三言两语总是有意贬低自己的人。

    但那书生明显有着一些学问功底,至少嘴上是有的,在破旧道观前的临行之言少年一直记得,便没有匆忙离去,睡意本就异于常人的少年在当夜便丢了自己的行囊,其实也没什么过于贵重的东西,无非就是两件衣衫,一斗干粮,老道人给的六个铜板和那只破旧毛笔被少年放在了腰间的小布袋里,这才免去一劫。

    凡事自有因果,命中自有定数,饥饿难耐却走不到下一个片人烟的少年不得不就地掘食,起初只是啃食树皮,为此,少年还琢磨出了那一类树皮可以吃,那一类不能吃,例如不论是在那个时节都甘甜如初的白松隗,还有吃了会倒在雪地里口吐白沫差点便起不来的苍阳树,虽然这苍阳皮嚼劲大,苦如黄连,饿得不愿挪步的少年还是选择吞了下去。

    仲冬之月,万物沉寂,哪里有什么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